游戲點亮童年 音樂奏響人生
教師分享交流學習
教師進行學習交流討論
教研組長主持進行理論學習
漯河市實驗幼兒園藝術組教研活動
游戲化教學是幼兒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為了幫助教師合理把握音樂活動中的核心經驗,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實現游戲化音樂課堂,漯河市實驗幼兒園藝術組4月10日開展了“游戲化音樂活動”之系列活動——游戲化奏樂活動的研討。此次教研活動的重點放在教師指揮手勢的學習與研討。
一部音樂作品的效果、風格、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掌握在指揮的手里。而教師在奏樂活動中的指揮,就是將持有不同樂器的幼兒組織起來,以適宜幼兒理解和掌握的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地表現和理解音樂作品,達到統一協調,悅耳的目的。
這次教研活動,我們采取四個步驟和方法來進行,分別是:案例觀摩、討論交流、理論學習和人人參與實踐探索。
1.案例觀摩
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拋出問題“一個好的指揮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帶著這些問題,大家開始觀看三位示范教師帶來的三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樂曲。
第一首是由關品老師帶來的《大中國》。這是一首特別具有愛國情懷的樂曲,融合了許多的地方民歌曲調,是一首經典的打擊樂歌曲。
第二首是由趙瑩瑩老師帶來的《雷神》。這是一首非常激昂,情境性強的樂曲。
第三首是趙麗敏老師帶來的《海盜與船長》。在海盜、船長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們充分體驗了游戲化奏樂活動的樂趣。
2.討論交流
老師們在觀看案例結合理論學習后各抒己見。有的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收獲,有的老師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困惑和問題。例如:指揮時的空間站位問題?眼神怎么提示交流?幼兒配器方案和教師預設不一致時該如何進行指揮?指揮動作的幅度問題等等。
3.理論學習
帶著老師們的疑惑和問題,教研組長李娜帶領大家進行了理論學習:奏樂活動指揮手勢的三個步驟,教師指揮中注意的問題。例如:教師對音樂的熟悉度,包括對音樂的風格、結構、節奏以及背景等等。教師的指揮情緒(包括肢體動作、表情、和眼神交流)要去感染孩子。在音樂開始結束和段落之間要有語言預令、動作預令和眼神的提示。教師指揮動作要干凈利落,樂器指揮時要做鏡面動作,便于幼兒操作模仿。同時也要具備快速的整合能力。
業務園長安樂也以點及面,幫助老師們梳理日常教學中的奏樂活動指揮手勢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克服的重難點。同時也為老師們提供了許卓婭教授的奏樂活動指揮手勢視頻供老師們進行模仿和學習。
4.人人參與實踐探索
“我做過,我才能真正理解”,為了保證教研效果,每人準備一首樂曲進行實踐練習,共同提高。
此次教研活動,為老師們獻上了聽覺和體驗的盛宴。采用不同曲風的音樂,進行全方位的詮釋,帶給了老師們不同收獲與啟示,更加明確了開展游戲化音樂活動的方向。
學無止境,研無止境,終身學習,讓每一節音樂活動都能考驗教師的“教學技術”,讓教學活動更有“嚼勁”,努力讓自己成為會靈性創造的實幼教師,用專業守護孩子的幸福童年。